陈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琭璐 郑海燕
“我毕业于河海大学,之前在南京的一家公司当会计,2011年返乡创业种西瓜成为一名家庭农场主。创业十多年来,我通过扬州市职业大学专业培养,成了一名高素质农民,现在正参与职大的‘卓越农匠’培养计划,领办的江苏横丹绿能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205亩,年生产绿色农产品达300多吨,年销售额约150万元,辐射面积达1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5000余元。”在江苏省扬州市职业大学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卓越农匠”培训班上,来自南京市江宁区的“80后”学员张静快人快语。
十年育人,为培育“卓越农匠”打基础
将高素质农民培育成“卓越农匠”,是扬州市职业大学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国工匠”计划首创的农民培育模式。据扬州市职业大学继教学院院长刘萍介绍,该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各部门关于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相关指示精神,于2014年正式承担农业农村部有关农民培训任务,连续10年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共投入资金5964.36万元,建立了涵盖高等院校教师、科研推广机构专家、各类农业主体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田秀才”“土专家”在内的332人的师资库,打造了83个高素质农民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高职院校、农业农村局、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紧密合作,农技推广机构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参与的新时代卓越农匠培育体系。
10年来,该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项目同时开展苏陕合作产业帮扶,免费提供种植养殖技术助力中西部乡村振兴,共培养出20多名江苏省劳模、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地市级“十佳”农民典型,他们经营与管理的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都走在江苏省前列,成为了当地龙头企业。同时,在历届特别优秀的学员中精选了50名纳入“卓越农匠”培养计划。
创新培养模式,首创培育“卓越农匠”
最近,国务院明确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大约2000名大国工匠,这一举措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需要大国工匠,也需要“大国农匠”。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扎根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智慧和活力。这些优秀人才的加盟,不仅盘活了传统农业,也带富了一方百姓。
迈入“不惑”之年的徐善金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一家省级鸽业龙头企业开展家禽遗传育种研究并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为了将试验成果更好地应用在实践当中造福百姓,他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毅然辞掉待遇优厚的公司高管工作后自主创业。为了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公司管理和产品销售问题,他参加了扬州市职业大学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训。
徐善金研发的既能识别雌雄又能高产的优质蛋鸽新品种技术,解决了鸽农养殖产蛋量低、蛋鸽雌雄难辨这两大限制,识别率高达99%,产蛋率比普通蛋鸽提高23.1%,经济效益提升25%,获得了多项技术专利。他创办的东晨鸽业拥有种鸽群体数量26万只,探索出了一条“公司+返乡创业青年+农户+合作社”的发展路径。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无偿提供,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他先后带动了50多名青年就业或创业,带动及发展鸽子养殖户500余户,在苏陕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项目中,投产山阳鸽业养殖项目1个,带动陕西省山阳县180余户农户增收。
为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农业生产,让他们在“三农”领域发挥“头雁”作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优秀人才的需求,农民教育需要更好的培训方式和激励机制。扬州市职业大学牵头发起了“卓越农匠”培育计划,并组织团队撰写了《“卓越农匠”培训服务规范草案》,制定了相关培训标准。今年8月,该标准已获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扬州市发展改革委批准,并在全市推广应用。
振兴乡村需要“卓越农匠”引领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的升级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口愈发明显。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曾明确提出,到2025年将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等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10万人;支持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500万人,其中农村创业带头人100万人。
为加快农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带动广大农业生产主体学习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和经营技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掘培育更多“大国农匠”刻不容缓。扬州市职业大学顺应发展趋势、积极作为,在长期的教育培训实践中结合培训实际,总结经验,探索出“卓越农匠”培养计划和培训标准。
扬州市职业大学党委书记马顺圣介绍,该计划通过精选一批受过高等教育,已经在农村创业创新,具备“爱农业、懂精益、知数字、善创新、会钻研、能传承”6个方面能力,且已有一定的农业从业培训基础,能够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高素质农民,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系统性、专业化的教学服务,快速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将高素质农民培养成“卓越农匠”,成为“头雁”引领行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该计划将学员的综合素养、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拓展为培训目标,通过不断挖掘整合教学课程资源,规范教育教学,创设特色课程,开设了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销售、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及数字农业等5大课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等方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学习与探索、知识与能力、个性与共性、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培训。同时鼓励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经验分享和知识互补。
目前,该标准已在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项,拟申报省级、国家级标准,力争在全国推广应用培育更多的“卓越农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