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汤正友
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在大运河文化带中具有特殊地位。为更好地讲好运河文化故事,传承运河文化,我校打造“运河文化教育基地”,将运河文化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前沿阵地。
彰显城市特色,融合创新发展。学校以运河文化为契入点,充分挖掘运河文化教育内涵,探索运河文化教育运行机制,目前与扬州博物馆、广陵古籍刻印社等文博单位、全市15家社区教育机构建设联动管理机制。开发运河文化教育课程教学,推出“学校+博物馆+社区”教育模式,并通过活动策划、开展、项目孵化和产学研基地创建等方式开展社区文化教育。自2022年9月立项以来,基地已接待3余万人次,举办活动近100场次,目前已成为扬州运河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丰富内容形式,建设课程资源。学校是以项目、活动、课程和科研为载体,以现场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沉浸式教学等方式,聚焦社区“一老一小”,打造精品课程和活动,开发运河文化游学探访、诗词诵读创作、非遗传承教育、博物文化教育、家风教育和红色教育等系列教育项目,举办运河文化书画大赛和剪纸大赛。学校建设《律转千年—“二十四节气”与运河文化》《美的传承---扬州多宝簪花制作技艺》等多门精品课程。以趣味、深入浅出、丰富多样等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素养和实现运河文化传承和教育意义。
培育品牌项目,赓续历史文脉。通过资源整合,根据省市各个时期的项目建设要求,将以上基地活动内容,打造成相应的项目品牌。努力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良好样板,让基地建设发挥出促进地方社会治理和社会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2023培育与建设《诗渡瓜洲“春江花月夜”学习体验基地》《仁丰里民俗文化节》《子胥传习》和《卸甲肩担木偶进校园》等运河文化教育品牌。学校将进行“社会教育文化传承功能研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总结积累社会教育在传承运河文化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增强文化自信,进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